在线观看《IAC艺术之谈》第四讲:《中国新出口:由表及里分析阿仙的半身瓷像》主讲人:Alex Burchmore博士

更多详情,请点击这里

在《IAC艺术之谈》第四讲中,悉尼大学博物馆和遗产研究部的艺术史学家Alex Burchmore博士简单介绍了他的新书《中国新出口:跨时间与地域解析当代中国瓷器艺术》中研究的四位艺术家(刘建华、艾未未、阿仙和何善影)在使用瓷器进行艺术创作中的迥异方式,以及他们对瓷器这个媒介所持的不同态度。然而,这四位艺术家对瓷器的历史,瓷器与中国和中国特色之间的联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几个世纪以来,瓷器一直都是深受追捧的中国出口商品之一。在海外市场,瓷器是地域遥远的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同时,瓷器近似炼金术的烧制过程:通过将水、土和矿物颜料混合,经过控制的高温持续烧制,将普通又柔软的可塑粘土转变成细腻却有韧性的陶瓷,使其成为独特的表现媒介——它既国际化又贴近人们的生活,既神秘又平凡。瓷器艺术品在不同的场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既有实际功能又有历史沉淀,满足了收藏者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也正是这种国际性特质,使得四位艺术家选择使用瓷器作为他们艺术创作的媒介。

Alex Burchmore博士在讲座中集中分析了知名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阿仙的瓷器艺术品创作历程。阿仙出生于文革前夕的北京,其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高中毕业后,阿仙被分配到一家国有工厂做钳工。1982年,他做了一个当时看来极为激进的决定——追寻自己的艺术家梦想。1989年,他前往塔斯马尼亚大学参与了为期两个月的艺术家驻地项目,并于1990年移民澳洲。在创作瓷器艺术品之前,阿仙曾尝试过不同的艺术风格,油画、混合媒体拼贴以及石膏铸造和装置。1994年,当他创作的石膏作品大获成功时,他发现石膏在审美上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很沉闷,而瓷器则耐人寻味。1996年,在澳洲定居7年后,为探望生病的母亲,阿仙回到中国,因为签证原因错过了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返程期间他在景德镇停留,对城市的历史和瓷器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上当时与家人和自己过去身份的脱离,自己在两个国家和文化间模糊的身份带来的挫败感,让他坚定了选择瓷器作为其艺术创作的决定。Alex Burchmore博士举例详细分析了阿仙创作的《中国 中国》系列瓷器半身人像。这一系列创作的初衷是移居澳洲后的阿仙为重建与那些“丢失的“中国文化的联系,但随着这一系列的创作,其后期的作品再一次向阿仙证明,这种形态的文化是表像的,而他身上体现的”中国性“是更为复杂的,而非任何刻板形象所能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