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IAC艺术之谈》首场讲座:《身份、位置、存在感》主讲人:关伟

更多活动信息,请点击这里

关伟博士1957年出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9年至1992年分别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及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任驻地艺术家。他也是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首位华裔驻地艺术家。关伟博士于1993年移民澳洲,并于2008年在北京设立工作室。他在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地举办了70多场个人展览,其中包括2006-2007年在悉尼动力博物馆举办的大型个展《另一种历史》。1999年他成为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首位做个展的华裔艺术家,2019年,他又成为该馆首位做回顾展的华裔艺术家。2002年,他成为首位获得新州美术馆苏曼奖(Sulman Prize)的华裔艺术家。2012年,为表彰他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西悉尼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目前他是西悉尼大学澳华艺术文化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员。

关伟博士讲演的题目是《身份、位置、存在感》。上世纪90年代初,关伟博士来到澳大利亚,当时澳大利亚开始积极地与亚洲国家在各领域开展交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参与了昆士兰美术馆于1991年首创的亚太地区三年展(APT),与受邀参加的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总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举办这一艺术展,增强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在艺术领域的交往。 在第二届亚太地区三年展上,关伟博士受邀负责中国艺术品的策展,一批优秀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由此登上澳大利亚的艺术展。在第三届亚太地区三年展上,关伟博士带着自己的作品《风水》参展,作品以独特的3D方式呈现,将澳中元素进行完美融合,探讨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亚太地区三年展对关伟博士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自此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位置和存在感。

关伟博士认为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很大,他分享了自己在来到澳大利亚后作品主题变化的四个时期:最初,他关注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因为他认为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立处于东西文化之间,所以那段时期他创作的作品都在探讨这一主题。在澳大利亚生活了4年后,他回到北京,眼前随处所见的环境问题给了他很大的冲击,于是他的作品主题转换为环境保护。随着他逐渐地深入澳大利亚的社会和生活,他开始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在听闻很多关于移民和难民的新闻报道后,他作品的主题随之发生了变化,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反映乘船来澳的难民。2006-2007年关伟博士在悉尼动力博物馆举办的大型个展《另一种历史》则是体现了第四个时期的作品主题——澳大利亚历史。

此外,关伟博士还分析了亚太地区三年展上参展的几位优秀亚裔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日本艺术家Shigeo Toya、泰国杰出雕塑家Mountien Boonma、享誉全球的日本知名艺术家村上龙 Takashi Murakami,以及著名澳洲华裔艺术家阿仙。

关伟博士着重分享了他的大型个展《另一种历史》的创作故事。这个历时两年辛苦准备的艺术展由罗清奇(Claire Roberts)策展,通过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呈现了中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1405年至1433年之间七下西洋,并“发现”澳大利亚的一个辉煌壮举。展览分三个部分,用不同的色调分别展示了明朝初年的历史、永乐皇帝和郑和的生平;出海寻宝、发现澳大利亚,以及中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后淘金移民的画卷。
在关伟博士的讲述中,不难看出这个艺术展背后所投入的大量阅读、研究和创意工作,关伟博士将他通过阅读和研究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解码”,再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对它们“编码”,将澳中元素完美融合,并利用考古、历史、地理、航海、气象、民族等多学科的综合与跨越,全方位,立体式地再创作了一段有趣的历史。

在问答环节,韩静教授询问关伟博士在融合澳中元素时,如何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关伟博士回答道,这对他来说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他在澳洲的生活经历让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天空、大海和土地的形象,同时他也一直保留着很多中国传统元素,即便在他近期创作的作品中,你也可以看到云朵的形象,因为祥云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元素。对于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否会考虑观众能否理解作品故事的问题,关伟博士说,这是他创作作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会根据展览举办的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不同的创作。他欣然收到观众对其作品的评价,因为这能够激发他的灵感,用于新的创作中。问答环节得到了观众的积极参与,他建议年轻艺术家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提高技艺的同时,去参观其他艺术家的展览,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关伟博士提到自己对历史、世界和科技发展的关注,也说道他的新作品即将展出,新作品中有他对AI技术发展的看法和探索。